外國人是否可請求我國之國家賠償?

09 Jan, 2025

問題摘要:

本文解釋了國家賠償法在外國人為被害人時的適用條件,主要基於相互保證主義和平等互惠原則。簡而言之,當外國人在我國受到損害時,他們是否可以請求國家賠償,取決於在該外國人的本國,是否允許我國人在該國與該國人同樣享有請求國家賠償的權利。如果是,那麼該外國人在我國也可以請求國家賠償。如果不是,那麼該外國人就不能在我國請求國家賠償。這一原則強調了在國家賠償問題上的互惠性和平等性,從而確保了對外國人的損害能夠得到適當的賠償。

 

律師回答:

關於這個問題,依我國憲法第24條明文揭示國家賠償責任,依該條規定,被害人民須依據「法律」向國家請求賠償,故國家賠償法之制定,係具體實現憲法上所昭示之國家賠償制度,凡人民之自由或權利遭受公務員不法侵害,即得依據國家賠償法請求國家賠償,使人民權益獲得實際保護及救濟;又依國家賠償法規定,在外國人為被害人而得請求我國政府賠償之情形,以依條約或該外國法令或慣例,我國人民亦得在該國與該國人享受同等權利者為限,故從此項意義言,國家賠償法之制定,亦兼具有保護我國僑民之作用。此外,國家賠償法之制定,可使公務員於執行公務時,依法積極任事,縱有侵害人民權益情事發生,如非故意或重大過失,即無須負損害賠償責任,而由國家負其責任。總而言之,國家賠償法之制定,具有落實憲政法治、保障國內人民及國外僑民權益,以及促使公務員積極任事等三項功能。

 

國家賠償法第15條規定:「本法於外國人為被害人時,以依條約或其本國法令或慣例,中華民國人得在該國與該國人享受同等權利者為限,適用之。」,立法理由中說明參照日本、韓國國家賠償法相關規定,現代國家對外國人的賠償責任多採相互保證之互惠主義,我國憲法第141條也明文揭示遵循國際法上「平等互惠原則」,因此我國對外國人的國家賠償責任採相互保證主義,且不以有外交關係為必要。但如果某國國家賠償法令或慣例排除對我國人民的適用,或是某國根本沒有國家賠償責任等,即屬於欠缺此項保證,則某國國民在我國也不能依據國家賠償法請求損害賠償。

 

是採取相互保證主義,也就是必須依照條約或被害的外國人本國法令或慣例,我國人可以在該國與該國人同樣享有請求國家賠償的權利時,該外國人才可適用本法。反之,如該國並無國家賠償的法令,或雖有國家賠償的法令而不適用於我中華民國人,則該外國人即不能適用本法請求國家賠償。

 

國家賠償法第15條規定,本法於外國人為被害人時,以依條約或其本國法令或慣例,中華民國人得在該國與該國人享受同等權利者為限,適用之。就此而言,法務部的實務見解可參照民國76年1月7日法76律決字第115號函、民國89年5月29法89律字第018701號函等釋示,認為我國對外國人之國家賠償責任係採相互保證主義之平等互惠原則,也就是必須依照條約或被害的外國人本國法令或慣例,我國人民可以在該國與該國人民同樣享有請求國家賠償的權利時,該外國人才能請求國家賠償。反之,如該國並無國家賠償的法令,或雖有國家賠償的法令而不適用於我國人民,則該外國人就不能適用本法請求國家賠償。

 

國家賠償法上所稱「請求權人」,係指因賠償原因致受損害,得請求國家予以賠償之人,包括直接被害人、因不法侵害他人致死者,被害人之父、母、子女及配偶(民法第194條)、支出殯葬費之人(民法第192條第1項)、對被害人有法定扶養請求權之第三人(民法第192條第2項、第1114條)。又所謂「中華民國人民」,參照「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2條第2款、第4款規定之意旨,大陸地區人民亦為中華民國人民,而該條例及本法,並未禁止大陸地區人民請求國家賠償,故大陸地區人民如在台灣地區因公務員執行職務行使公權力時,遭受不法侵害,或因公有公共設施設置或管理有欠缺致其生命、身體、或財產受有損害者,應可依本法請求國家賠償。另國家賠償法第15條規定:「本法於外國人為被害人時,以依條約或其本國法令或慣例,中華民國人得在該國與該國人享受同等權利者為限,適用之」,乃採取相互保證主義,亦即須依照條約或被害之外國人本國法令或慣例,我國人民亦得在該國與該國人同享有請求國家賠償之權利時,該外國人始得適用本法。反之,如該國並無國家賠償之法令,或雖有國家賠償之法令,但並不適用於我國人民,則該外國人即不能適用本法請求國家賠償。

國家賠償法第15條規定外國人得否請求國家賠償,端視國人得否在該國與該國人享受同等權利為其判斷標準,即採所謂平等互惠原則。換言之,外國人在我國為被害人時,依其本國法令,或條約、慣例,與我國國家賠償法有相同之規定,對於我國人民為被害人時,亦允許我國人民在該國享有相同之請求權者,基於平等互惠原則,該外國人即可於我國請求國家賠償(法務部部104年8月18日法律字第10400137790號函參照)。

 

-事故-國賠-國家賠償責任-涉外國賠-大陸人國賠-

 

(相關法條=國家賠償法第15條)

瀏覽次數:128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