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附帶民事給法官判賠償金額,大概會是多少錢?會比私下和解來得低嗎?

13 Jan, 2025

問題摘要:

在法律訴訟中賠償金的精算過程,特別是涉及喪葬費、醫療急救自費部分和家屬扶養的請求權。法官判定的賠償金通常在一百萬元左右,但每個案件都是獨特的,需要考慮多種因素。私下和解的金額是否低於法官判定的賠償金取決於多個因素,包括案件複雜性、當事人意願和和解條件。由於私下和解的過程牽涉到不同的考量因素,因此無法一概而論其金額是否較低。因此,每個案件都需要根據其獨特情況來進行評估和決策。

 

律師回答:

決定車禍和解金額涉及多方面的考量,通常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協商。

 

刑事責任與民事賠償的關聯

在交通事故中,刑事責任與民事賠償通常是交互影響的。如果肇事者被起訴過失傷害罪或過失致死罪,和解可以幫助他們爭取較輕的刑罰,甚至獲得緩刑。法官在量刑時往往會考慮被告是否積極賠償受害者的損失,這可以影響最終的判刑結果。因此,儘早與受害者家屬進行和解,通常能對刑事責任有所幫助。

 

無罪與過失責任的區別

如果肇事者主張自己無過失,則需要通過車禍鑑定來證明。在此情況下,無罪的可能性取決於證據是否能充分證明肇事者毫無過失。如果鑑定結果顯示肇事者無法避免事故或屬於不可預見的突發狀況,則可能會被判無罪。但一般來說,大多數車禍案件中的雙方都會被認定有一定過失,因此無罪的情況較少見。

 

基本上不管過失致死案件若沒有和解就一定會被關,若與受害人家屬已達成和解,法官通常會給予緩刑。是否有無罪的可能,必須證明自己毫無過失,並由車禍鑑定委員會加上法官來做認定。車禍的發生,雙方幾乎都會有過失。

 

畢竟稍有過失連1%都能夠成過失傷害(致死),就本件來說,如果你有超速或是未注意車前狀況,都很有可能被認定過失。但是倘若是這樣的突發狀況,任何人在同一情況都無法避免死亡的發生,則可以爭取看看無罪的可能性。所以責任輕被關機會少,責任重沒有和解就會坐牢。

 

因之,都已經被起訴了,仍要跟死者家屬談和解的用意為何?一,可以爭取緩刑,不用被關。縱使被起訴了,在法院終局判決前談和解都有用,給雙方被告時間籌錢、跟對方家屬談和解的時間,即令無法一次性給付,也可以用附條件緩刑(刑法第74條)來談和解。。

 

實務上開車撞死人大多都賠償多少錢?就以私下達成和解來說。這差距空間其實很大,對方知道你都沒有錢的話,當然會縮減和解金額。因這部分還涉及到過失相抵的問題(民法第217條),

 

癱瘓賠償的金額比撞死高很多,沒有人願意接受幾百萬元的賠償金而終身連累家人照顧,癱瘓的賠償金額多了當事人到法定退休年紀的工作,但是不幸發生這種事,加害人想判輕一點,就要努力賠償,誰叫自己保險買太少。

 

所以車禍和解第一要就判斷自己的刑責有多重,愈重風險溢價愈高,換言之,除了民事賠償金額,再加上刑事責任的風險,通常越不能被關者,要付的金錢愈多。

 

這部分其實要精算,像是喪葬費、醫療急救自費部分不包括健保給付,另外還有一部份是家屬扶養的請求權,需要計算被扶養人並與負扶養義務之人來平均分攤其扶養費。如死者的慰撫金,法官判的賠償金額大概是一個人(即配偶、家屬)一百萬元左右(民法第192條、民法第193條、第194)

 

和解金額的判斷因素

和解金額通常取決於以下幾個核心因素:

醫療費用:包括實際發生的醫療費、未來治療的預估費用。

工資損失:受害者無法工作期間的工資損失,以及因事故造成的長期或永久性工作能力損失。

精神損害賠償:特別是重大的精神痛苦、長期心理壓力等,尤其在癱瘓或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情況下,賠償額度會相對較高。

財產損失:例如車輛損壞、其他財物的損失。

責任比例:根據肇事雙方在事故中的過失比例來分擔賠償金額,如果受害人也有過失,那麼賠償金額可能會降低。

 

醫療費用

和解金額的基礎通常是受害人的醫療費用,包括以下項目:

住院費用:治療期間的住院費用、手術費、醫療器材費等。

藥物費用:受害者治療期間所需的藥物費用。

復健費用:治療後可能需要的長期復健或物理治療的費用。

未來醫療費用:如果傷勢嚴重且需要未來持續治療,可能需要考慮未來的醫療費用。

 

工作損失與收入損失

受害者因傷無法工作所造成的損失,也是計算和解金額的核心:

工資損失:受害者因受傷無法工作期間損失的工資。如果有固定工資,可以根據每月薪資和缺勤天數計算。

未來收入損失:如果受害者因為事故造成永久性傷害,無法從事以前的工作,可能會計算未來收入損失,通常需要結合年齡、職業和預期工資等因素來估算。

 

精神損害賠償

精神損害賠償針對因車禍而造成的精神痛苦與心理壓力。法官或雙方在協商時,會考慮以下因素來決定賠償金額:

 

精神痛苦:受害者因身體傷害而遭受的精神痛苦和心理壓力。

生活質量損失:如果事故使受害者生活質量明顯下降,無法享受以前的生活方式。

永久性傷害或毀容:如果受害者的外觀受到損傷,或因永久性殘疾改變了生活狀況,可能會增加賠償金額。

 

財產損失

車禍中的財物損失包括車輛損壞或其他隨車攜帶物品的損失:

車輛修理費:車輛的修理或更換費用。

財物損壞費用:隨車攜帶物品(如手機、電腦等)在事故中損壞的賠償。

 

責任比例

和解金額會根據事故中的責任比例來決定。如果雙方都對事故有責任,則和解金額可能會根據責任比例進行調整。例如,如果被害人負有部分責任,則最終的和解金額可能會減少。

 

保險因素

保險理賠是和解中的重要部分,強制險和第三方責任險可幫助減輕賠償壓力。如果肇事者有保險,則和解金額的一部分可以由保險公司支付,進一步減少肇事者的負擔。

肇事者是否有保險,保險公司的理賠額度也是和解金額的考量之一。以下是常見的保險理賠:

強制險:依規定,車輛須投保強制責任險,該保險可在一定限額內賠償受害人的醫療費用。

第三方責任險:此類保險可以幫助肇事者支付超過強制險賠償限額的費用,進一步減輕賠償壓力。

 

緩刑或減刑:和解誠意與法律風險

被告肇事後的態度、賠償意願及是否有犯罪前科,這些也會影響和解金額。例如,如果被告選擇正常的策略,受害者通常可能會願意接受較低的賠償金額來達成和解。和解通常是雙方協商的結果。被告可能會考慮:肇事者如果願意積極和解,通常在刑事案件中可以獲得輕判或緩刑。避免進一步訴訟成本:雙方透過和解,可以避免冗長的訴訟過程以及高昂的律師費和法庭費用。

 

另外關於私下和解是否比法官判來得低?其實不能一概而論,因為牽涉到和解不用被判入監服刑,所付出的代價不同,所以有時候你說私下和解金額高也是未必的。

 

當然個案不同,談成的和解金額、法官所判的賠償金額當然也不一樣,必須從每個案件的所有因素來做認定。

 

和解金額的決定是一個綜合考量的過程,包括醫療費用、工作損失、精神賠償、責任比例等。雙方可以通過律師的協助來進行具體計算,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協商。如果雙方難以達成一致,法院也會根據法律判決賠償金額。

 

和解的關鍵是賠償金額與刑事責任的緩解。如果肇事者希望爭取緩刑或減輕刑責,則需要展示出對和解的誠意。這包括:

 

積極與家屬協商:在案件審理前與受害者家屬達成和解,並提供合理的賠償金額。

尋求律師協助:律師可以在協商過程中提供專業建議,幫助雙方達成合理的和解。

提供具體賠償計劃:根據受害者的具體損失,列出清晰的賠償項目,包括醫療費用、收入損失等,展示真誠的賠償意願。

 

-事故-刑事程序-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相關法條=刑法第74條=民法第192條=民法第193條=民法第194條=民法第195條民法第217條)

瀏覽次數:1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