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侵權行為請求權基礎
受害人因意外事故所造成人身或財物上損害可透過民事損害賠償制度以填補其損害,而此一機制又可概分為「侵權行為」與「契約不履行」責任。又受害人亦可基於強制責任保險及任意責任保險(第三方保險、第二方保險)請求保險理賠,而涉及國家對於事故係屬有責之情形,受害人亦得向國家請求賠償。此外,受害人可根據全民健康保險、勞工保險等社會保險或職業災害補償、公務員撫恤、犯罪人補償等制度來彌補己身之損害,但後二者彌補損害方式,係由社會全體或私人保險機構等外化性機制承擔彌補受害人之損害,所請求者並非單純民事法律關係,於此暫且不論,於此僅討論民事損害賠償制度之侵權行為責任請求權基礎。
受害人因意外事故所造成人身或財物上損害可透過民事損害賠償制度以填補其損害,而此一機制又可概分為「侵權行為」與「契約不履行」責任。又受害人亦可基於強制責任保險及任意責任保險(第三方保險、第二方保險)請求保險理賠,而涉及國家對於事故係屬有責之情形,受害人亦得向國家請求賠償。此外,受害人可根據全民健康保險、勞工保險等社會保險或職業災害補償、公務員撫恤、犯罪人補償等制度來彌補己身之損害,但後二者彌補損害方式,係由社會全體或私人保險機構等外化性機制承擔彌補受害人之損害,所請求者並非單純民事法律關係,於此暫且不論,於此僅討論民事損害賠償制度之侵權行為責任請求權基礎。
一、 民法第184條「一般侵權行為責任」
民法第184條:「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致生損害於他人者,負賠償責任。但能證明其行為無過失者,不在此限。」,依實務及學者通說,一般侵權行為基本上可分為:
(一)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此條保障客體以受害人權利為限,受害人須證明加害人具有故意或過失之不法加害行為導致自己權利致生損害,由於事故意外受害人通常所受損害之客體通常是身體、健康、生命及財產等權利,因此通常以此條作為請求權基礎。
(二)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此條保障客體則擴至受害人債權、純粹經濟上利益損失,因此受害者若欲請求如因車禍導致締約、違約之損失等,則受害人需證明加害人係以故意且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導致其損害發生。
(三)民法第184條第2項「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致生損害於他人者,負賠償責任。但能證明其行為無過失者,不在此限。」此條最大意義在於,以安全法規違反推定加害人之可歸責性,因此意外事故受害人祇要證明加害人違反安全規則,而損害發生亦係該安全規則所欲預防者,如道路交通安全規則、醫療規則等,即可推定加害人具有可歸責性,即須負損害賠償責任。
二、民法第185條「共同行為人責任」
民法第185條規定:「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不能知其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同行為人」。此條規範意義在於界定應負共同行為人之範圍,而依我國實務及學說見解(如司法院例變字第1號),此條共同行為人祇要為損害共同原因者,客觀加害行為具有客體關連性,不以主觀具有共同意思聯絡及行為分擔為必要。
三、民法第186條「公務員侵權責任」
民法第186條規定:「公務員因故意違背對於第三人應執行之職務,致第三人受損害者,負賠償責任。其因過失者,以被害人不能依他項方法受賠償時為限,負其責任。前項情形,如被害人得依法律上之救濟方法,除去其損害,而因故意或過失不為之者,公務員不負賠償責任。」此條主要適用是公務故意侵害行為,依該條第2項規定,公務員過失不法行為原則上應適用國家賠償法(如第2條、第3條),而第3條規定,則明示民事損害賠償,相對於其他救濟方法,如訴願、行政訴訟等具有備位性之性質。
四、民法第187條「侵權行為責任能力及法定代理人責任」
民法第187條規定:「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以行為時有識別能力為限,與其法定代理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行為時無識別能力者,由其法定代理人負損害賠償責任。前項情形,法定代理人如其監督並未疏懈,或縱加以相當之監督,而仍不免發生損害者,不負賠償責任。如不能依前二項規定受損害賠償時,法院因被害人之聲請,得斟酌行為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與被害人之經濟狀況,令行為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為全部或一部之損害賠償。前項規定,於其他之人,在無意識或精神錯亂中所為之行為致第三人受損害時,準用之。」此條規範意義除在揭示行為人須具有識別能力始須為自己侵權行為負責,並且將責任擴及法定代理人,要求兩者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而不具識別能力之人有不法加害行為時,由違反監督責任之法定代理人替代其負任,法定代理人善盡監督責任時則有條件負道義責任。
五、民法第188條規定受僱人責任
民法第188條規定:受僱人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但選任受僱人及監督其職務之執行,已盡相當之注意或縱加以相當之注意而仍不免發生損害者,僱用人不負賠償責任。如被害人依前項但書之規定,不能受損害賠償時,法院因其聲請,得斟酌僱用人與被害人之經濟狀況,令僱用人為全部或一部之損害賠償。僱用人賠償損害時,對於為侵權行為之受僱人,有求償權。」此條主要揭示僱用人須為受僱人於執行職務之不法加害行為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而所謂「僱佣人」或「受僱人」並非單純指勞僱關係,實務及學說見解,已擴及客觀上使用人均為受僱人,不以具有狹義指揮監督關係而定。
六、民法第190條「動物占有人責任」
民法第190條規定:「動物加損害於他人者,由其占有人負損害賠償責任。但依動物之種類及性質已為相當注意之管束,或縱為相當注意之管束而仍不免發生損害者,不在此限。動物係由第三人或他動物之挑動,致加損害於他人者,其占有人對於該第三人或該他動物之占有人,有求償權。」本條係認為動物客觀上具有危險性,因此動物加害於他人之情形,改採推定責任,因此祇要動物導致他人受損,加害人除非舉證自己並無過失否則即應負責。
七、民法第191條「建築物或工作物所有人責任」
民法第191條規定:「土地上之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所致他人權利之損害,由工作物之所有人負賠償責任。但其對於設置或保管並無欠缺,或損害非因設置或保管有欠缺,或於防止損害之發生,已盡相當之注意者,不在此限。前項損害之發生,如別有應負責任之人時,賠償損害之所有人,對於該應負責者,有求償權。」本條係認為土地上之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客觀上具有危險性,因此土地上之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設置或管理缺失加損害於他人之情形,改採推定責任,因此祇要土地上之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設置或管理缺失導致他人受損,加害人除非舉證自己並無過失否則即應負責。
八、民法第191條之1「商品製造人責任」
民法第191條之1規定:「商品製造人因其商品之通常使用或消費所致他人之損害,負賠償責任。但其對於商品之生產、製造或加工、設計並無欠缺或其損害非因該項欠缺所致或於防止損害之發生,已盡相當之注意者,不在此限。前項所稱商品製造人,謂商品之生產、製造、加工業者。其在商品上附加標章或其他文字、符號,足以表彰係其自己所生產、製造、加工者,視為商品製造人。商品之生產、製造或加工、設計,與其說明書或廣告內容不符者,視為有欠缺。商品輸入業者,應與商品製造人負同一之責任。」此條乃係加重真正商品製造人、表見商品製造人及商品輸入業者責任,改採推定責任,以保障社會大眾安全。
九、民法第191條之2「汽車、機車及其他非依軌道行駛之動力車輛責任」
民法第191條之2規定:「汽車、機車或其他非依軌道行駛之動力車輛,在使用中加損害於他人者,駕駛人應賠償因此所生之損害。但於防止損害之發生,已盡相當之注意者,不在此限。」本條係認為汽車、機車及其他非依軌道行駛之動力車輛客觀上具有危險性,因此汽車、機車及其他非依軌道行駛之動力車輛在使用中加害於他人之情形,改採推定責任,因此祇要動物導致他人受損,加害人除非舉證自己並無過失否則即應負責。
十、民法第191條之3「危險責任」
民法第191條之3規定:「經營一定事業或從事其他工作或活動之人,其工作或活動之性質或其使用之工具或方法有生損害於他人之危險者,對他人之損害應負賠償責任。但損害非由於其工作或活動或其使用之工具或方法所致,或於防止損害之發生已盡相當之注意者,不在此限。」本條針對所有危險活動所設概括規範,用意在於擴大法官裁量權限,使法官可以在具體個案針對危險事業、工作或活動之人改採推定責任。
十一、民事特別法之請求權基礎
如針對消費行為之消費保護法第7條、第8條、第9條之企業經營者、服務輸入商之推定過失責任;又如公路法第64條針對汽車或電車運輸業者行車事故嚴格責任;再如鐵路法第62條、大眾捷運法第46條針對鐵路運輸、大眾捷運輸行車事故嚴格責任。
瀏覽次數:10259
延伸閱讀:
-
13
Sep共同行為人侵權行為責任
民法第185條規定:「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不能知其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同行為人」。依民法第一百八十五條第一項之規定,共同侵權行為...
-
01
Sep「一般侵權行為」類型與保護範圍之解析
侵權行為係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或利益所發生之損害,而應負賠償責任之行為,就其性質為法定債類型之一,符合法定要件事實即可發生,無須當事人意思表示存在。侵權行為要件在主觀要...
事故法規
首頁 > 法律評論 > 事故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