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倒車應有注意規範為何?

24 Sep, 2025

問題摘要:

倒車並非單純的駕駛技術動作,而是一項涉及高度注意義務的操作。駕駛人必須記得:一、不得在危險或禁止地段任意倒車;二、倒車前必須顯示燈號或手勢提醒他人;三、操作過程要緩慢謹慎,持續觀察後方與左右狀況;四、大型車倒車更須有後方人員指引,若無人指引必須徹底確認安全空間。唯有落實這些規範,才能降低事故發生率,保障自身及他人安全。換言之,法律對倒車設下的種種限制,目的並非增加駕駛人的負擔,而是提醒每位用路人,倒車是極易引發危險的動作,唯有謹守規範,才能避免小動作釀成大悲劇。

 

律師回答:

汽車倒車雖然是日常行車中最常見的動作之一,但卻也是交通事故發生率相當高的操作環節。許多倒車事故往往不是因為車速過快,而是駕駛人未能充分注意周邊狀況,導致與行人、機車或其他車輛發生碰撞,因此法律上對於倒車行為設有嚴格規範,要求駕駛人必須在符合條件、注意安全的情況下,才能實施倒車。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10條便明確列舉了倒車時應遵守的注意事項,其核心精神在於「禁止危險地點倒車」「必須提醒他人並保持謹慎」「大型車需加強防護」,透過明文規範降低事故風險。首先,就禁止倒車的地點而言,法律特別點出若在設有彎道、狹路、坡路、狹橋、圓環、隧道、單行道標誌之路段,或在鐵路平交道、快車道、大眾捷運系統車輛共用通行交岔路口且為大眾捷運系統車輛導引路線上等屬於危險區域,均不得倒車。

 

這是因為在這些地點中,路幅狹窄、能見度不足、交通流量大或路權分配複雜,若駕駛人任意倒車,將嚴重干擾其他車輛的正常通行,極易造成碰撞或連環事故。不過,條文中也設下例外,即因讓車、停車或起駛有倒車必要時,仍可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進行。例如車輛停放在路邊,若需調整角度入位,駕駛人可適度倒車,但仍需保持警覺,避免影響後方來車。

 

其次,法律要求駕駛人在倒車前必須「顯示倒車燈光或手勢」,此舉的目的是提醒周遭用路人車輛將進行後退,以利其他人及早反應、避讓。這一規定強調駕駛人必須「明確告知」而非「默默操作」,否則行人或後方來車未能察覺,極可能發生碰撞。

 

此外,倒車過程必須「謹慎緩慢」進行,不得急速後退,更應時時注意後方及左右兩側狀況,避免因視線死角而誤傷他人。現今多數車輛雖配備倒車雷達或攝影機,但法律上的注意義務並未因此降低,駕駛人仍需親自確認環境,否則一旦肇事,將被認定有重大過失。

 

再次,大型車輛因車身過長、後視死角廣,倒車風險更高,因此第110條特別要求「大型汽車須派人在車後指引」,藉由人工協助確認後方安全。若無法派人指引,駕駛人就必須在倒車前「先測明車後有足夠之地位」,並促使行人及其他車輛避讓。

 

大型車倒車的標準更為嚴格,若因缺乏人員指引或未能事先確認而釀成事故,駕駛人往往需承擔較重的責任。

 

實務上,倒車事故常見於市場、學校、社區出入口或停車場內,因空間狹窄、行人眾多、車輛頻繁進出,若駕駛人僅依賴後視鏡而未能實地察看,極易因死角而撞擊兒童或老人。法院在判斷此類案件責任時,往往認為駕駛人未盡「高度注意義務」,即使有裝設倒車影像,仍不能免責。此外,倒車造成的傷害通常發生於低速狀態,但因撞擊位置多半是行人或機車騎士的要害部位(如頭部、胸腹),後果仍可能十分嚴重,因此法律在規範上要求「預防重於補救」。

-事故-車禍-肇事責任認定-

(相關法條=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10條=)

瀏覽次數: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