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要開多快?車速交通規則是什麼?
問題摘要:
行車速度控制需兼顧法律規範、道路環境及安全因素,駕駛人應以道路交通安全及事故防範為優先,依據速限標誌、標線及法定速率,並依實際道路狀況及天候條件作調整,保持安全車距,適時減速慢行,隨時準備停車,確保自身、乘客及其他道路使用者安全,避免事故及法律責任發生,符合法律規範並維護公共交通秩序與道路安全。
律師回答:
關於這個問題,行車速度的控制不僅關乎道路交通安全,更涉及法律規範及責任承擔,依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93條之規定,行車速度應依速限標誌或標線規定,若道路未設置速限標誌或標線者,則應遵循法定速率限制,並依道路情況與環境因素作適當調整。
法律明確規定,在無速限標誌或標線之道路上,一般行車速度不得超過五十公里每小時,但在設有快慢車道分隔線的慢車道上,行車速度不得超過四十公里每小時,而在未劃設車道線、行車分向線或分向限制線的道路上,行車速度不得超過三十公里每小時,以確保車輛在狹窄或視距不良的道路上仍能保持安全控制距離,避免因速度過快而發生事故。
行經特定道路路段時,駕駛人更應主動減速慢行,包括彎道、坡路、狹路、狹橋、隧道等視距受限或空間狹小之路段,以及設有學校、醫院標誌之路段、道路施工路段、泥濘或積水道路、無號誌之交岔路口及其他人車擁擠處所,或因雨霧致視線不清或道路臨時障礙等情況,皆應減速慢行,並隨時做好停車準備,以便應對突發狀況,保障行人、其他車輛及自身安全。
駕駛人在遇到減速慢行標誌、標線或號誌指示時,亦必須遵守其指示,確保行車安全及符合法規要求,避免因超速或未遵守指示而承擔法律責任及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法律對消防車、救護車、警備車、工程救險車及毒性化學物質災害事故應變車在執行任務時提供例外規定,這些車輛在執行緊急任務、開啟警示燈及警鳴器時,可以不受一般行車速度限制,亦得不受標誌、標線及號誌之限制,以確保緊急救援行動能夠迅速有效進行,但此類駕駛行為亦須符合相關安全規範,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事故或危險。行車速度的合理控制不僅與法定速率相關,也需結合實際路況、天候狀況、車輛性能及交通密度進行調整,駕駛人應隨時觀察道路情況,對可能出現的障礙、行人、其他車輛及突發狀況保持警覺,並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以便有足夠時間反應與停車。
在高速公路或市區道路上,即便有速限標誌或標線規範,駕駛人亦應依據當時交通狀況、天候條件及車輛狀態調整速度,確保行車安全,特別是在夜間、雨天、霧天或道路濕滑、積水等情況下,更應降低行車速度,以防止車輛打滑、側翻或發生追撞事故。法律規定的限速與減速慢行要求,主要目的是保障所有道路使用者的安全,包括駕駛人自身、乘客、行人及其他車輛,並維護道路交通秩序,防止因速度過快導致事故發生,事故發生後,若涉及法律責任,駕駛人將需承擔過失責任、民事賠償或刑事責任。實務上,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會依據事故現場痕跡、行車紀錄器影像、目擊證人陳述及警察交通事故認定報告,
綜合判斷駕駛人是否超速、是否適應道路及環境狀況而行車,以及事故發生與行車速度之因果關係。駕駛人在控制行車速度時,應考量道路種類、車道設置、視距條件、彎道坡度、橋梁隧道狹窄程度、行人及自行車通行密度、交通號誌與標誌提示、施工及臨時障礙物,並配合天候、光線及能見度條件,進行適當速度調整,保持安全車距,確保有足夠時間作出判斷與反應。速限標誌或標線之設置通常依道路功能、交通流量及安全需求而定,駕駛人應依此作為行車速度的基本依據,但在特定情況下,如道路施工、臨時障礙、交通事故或緊急應變需求時,駕駛人亦應靈活調整速度,優先考量安全。
雨霧或夜間視線不良時,駕駛人應主動降低速度,增大與前車距離,避免因反應時間不足而造成追撞或側翻事故。狹路、狹橋及坡道等空間受限路段,車輛超速行駛容易造成碰撞、側翻或對向車輛避讓困難,因此需特別減速慢行,隨時做好停車或避讓準備,保障自身與他人安全。
學校、醫院及人車擁擠場所路段,交通密度高,行人及學生、病患進出頻繁,駕駛人須降低行車速度,以便隨時應對突發狀況,避免傷及行人或造成交通混亂。道路施工路段因可能存在臨時障礙、施工器材、工人及交通引導人員,駕駛人必須減速慢行,注意標誌及標線指示,配合施工安全管理,確保事故不發生。無號誌交岔路口或臨時障礙道路,因車輛行進方向及優先通行權可能不明確,駕駛人應減速慢行,注意觀察其他車輛及行人動態,隨時準備停車,避免因視距不足或判斷失誤造成事故。法律對於緊急任務車輛提供例外速度規定,意在平衡緊急救援需求與道路安全,駕駛此類車輛在執行任務時,雖可超速及不受標誌標線限制,但仍須兼顧安全駕駛,避免因超速導致救援車輛與其他道路使用者發生碰撞或二次事故。
行車速度控制需兼顧法律規範、道路環境及安全因素,駕駛人應以道路交通安全及事故防範為優先,依據速限標誌、標線及法定速率,並依實際道路狀況及天候條件作調整,保持安全車距,適時減速慢行,隨時準備停車,確保自身、乘客及其他道路使用者安全,避免事故及法律責任發生,符合法律規範並維護公共交通秩序與道路安全。
-事故-車禍-肇事責任認定-超速
瀏覽次數: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