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規停車下貨,遭後方機車騎士撞上,肇事責任如何研判?
17 Mar, 2025
問題摘要:
違規停車駕駛確實可能影響道路安全,但在判定肇事責任時,仍需綜合考量事故現場跡證、機車騎士的行車行為、車速、反應時間等因素。違規停車若造成嚴重交通阻礙,駕駛人確實需負相應責任,但機車騎士若未盡安全駕駛義務,亦可能需自行承擔部分過失。因此,在交通事故發生後,當事人應積極蒐集相關證據,尋求警方、專業鑑定機構或法律專家的協助,確保自身權益,並依據合理的肇責比例進行賠償協商,以免遭遇不合理求償。
律師回答:
關於這個問題,違規停車卸貨導致後方機車撞上,肇事責任應如何研判?首先,根據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11條及第112條的規定,汽車臨時停車與停車均應遵守相關規定,例如不得併排停車、不得停在消防栓前、交岔路口、快車道、人行道或其他可能妨礙交通的地方,並應緊靠道路邊緣,確保不影響其他車輛與行人通行。因此,如果汽車因違規停車造成事故,則駕駛人可能需負一定責任。然而,肇事責任並非單純由違規停車一方全權承擔,仍需考量事故發生的因果關係,以及機車騎士是否有過失。
在本案中,違規停車確實可能影響其他用路人的行駛視線,甚至造成通行障礙,但後方機車騎士是否未注意車前狀況、是否有超速或其他違規行為,皆可能影響肇責比例。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94條規定,汽車行駛時,駕駛人應隨時注意車前狀況,並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以防範碰撞事故。因此,機車騎士若未保持安全車距或未能及時反應,也可能需負部分責任。
在肇事責任歸屬的認定上,事故現場的勘察、行車紀錄器影像、監視錄影畫面及警方初步調查結果將成為關鍵依據。警方會根據現場跡證、事故過程、交通法規等進行初步分析,並出具道路交通事故初步分析研判表,以判斷雙方的肇事比例。
依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10條,警方對交通事故現場的勘察與蒐證包括:事故地點與環境、地面痕跡與散落物、車輛損傷情形、當事人供述、行車紀錄器影像等。若機車騎士因閃避違停車輛而摔倒,需判斷其反應是否合理,是否有足夠的時間與距離進行安全閃避,而非過度驚慌操作不當,導致事故發生。此外,機車騎士是否有超速行駛、是否未注意車前狀況等,也會影響肇責比例的判斷。若事故發生地點為車流量大、速限較高的道路,違規停車可能會提高其他用路人發生事故的風險,這時停車駕駛的責任比例可能會較高。
然而,從法律角度來看,違規停車雖然可能增加事故風險,但若後方機車騎士有足夠的時間與距離可安全避讓,卻未能及時反應或煞車,則其自身的注意義務未盡,也可能需負部分過失責任。因此,在民事賠償方面,法院將依據雙方的過失比例來計算賠償金額。依據《民法》第217條,若受害人對於損害發生亦有過失,則法院在審理賠償金額時,可能會依照雙方的過失比例調整應賠償的金額。若機車騎士有違規行為,例如超速、未保持安全車距,則可能無法完全獲得賠償,甚至需自行負擔部分損害。
至於機車騎士提出的一百萬元賠償請求,法律上並非受害人單方面提出數字就能獲得法院支持,仍需具體舉證相關損害,如醫療費用、修車費、工作損失等。根據實務見解,醫療費、看護費、交通費、財物損害等應有發票或收據佐證,至於精神撫慰金的數額,則依傷勢嚴重程度、當事人經濟能力、事故影響程度等綜合考量,法院審酌後會訂出合理數額。因此,駕駛人可要求對方提供相關醫療證明與單據,以確保求償金額符合合理範圍。
此外,若對肇事責任有爭議,當事人可向車輛行車事故鑑定委員會申請鑑定,依據公路法第67條規定的「車輛行車事故鑑定及覆議作業辦法」,由專業單位進行交通事故分析,鑑定肇事主因與次因。鑑定意見書會根據現場跡證、行車紀錄器畫面、相關法規進行綜合分析,並明確指出雙方過失比例。若對鑑定結果不服,亦可提出覆議,讓另一單位重新審查事故責任歸屬,確保判定公平合理。
-事故-車禍-交通事故-肇事原因及路權-違規停車
(相關法條=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11條=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12條=)
瀏覽次數: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