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明我被撞,為什麼我要承擔肇責?論轉彎車應讓直行車先行

    瀏覽次數:1747

     

    問題摘要: 交通事故的肇責判定是基於違規行為與因果關係,而非單純依照「誰撞誰」來決定誰該負責。駕駛人應牢記道路交通法規,轉彎時應讓直行車先行,迴轉時應確認無來往車輛,變換車道時應確保安全,才能有效降低事故風險。裁決所也提醒駕駛人,「要有安全,先守路權」,唯有確保自身行車符合規範,才能避免因一時疏忽而導致事故發生,...

  • 惡意逼車的法律責任為何?

    瀏覽次數:1335

     

    問題摘要: 逼車行為,特別是突然加速、切換車道並急刹車的情況,確實可能引發交通事故,甚至導致嚴重的連環車禍。根據臺灣法律,這種行為雖然未明確規定為某種特定的刑事罪名,刑法第304條第1項:以強暴、脅迫使人行無義務之事或妨害人行使權利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九千元以下罰金。刑法第185條第1項:損壞或壅塞陸路...

  • 在道路行駛途中,遇到惡意逼車、擋車、肉身擋車,是否構成妨害自由?

    瀏覽次數:1330

     

    問題摘要: 擋車與逼車行為在行車糾紛中時有發生,這些行為不僅影響交通秩序,也可能涉及刑事責任。擋車或逼車是否構成強制罪,需視行為人的主觀意圖及客觀影響而定。刑法第304條規定,以強暴或脅迫妨害他人行使權利者,構成強制罪。因此,若駕駛人惡意逼車,導致他車無法行駛,可能構成此罪。此外,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對此類危險駕...

  • 死亡車禍若無過失仍應不起訴嗎?

    瀏覽次數:1328

     

    問題摘要: 在意外事件中是否有人應該負責的問題,雖然許多人希望能夠追究責任,尤其是在造成生命損失的情況下,但法律程序必須基於客觀事實和證據。他們指出,有時即使有人因意外事件遭受損失,但如果無法證明他人有過失,追究責任可能是不公平的。文章也討論了在車禍事件中如何保護自己,包括留在事故現場、保留證據以及尋求法律建議。...

  • 機車因事故倒地後又被追撞,後車有沒有法律責任?

    瀏覽次數:1315

     

    問題摘要: 機車因事故倒地後又被追撞,後車是否需要負擔法律責任,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駕駛人是否違反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事故發生的環境條件,駕駛人的反應時間,以及事故的初始責任歸屬。若後車駕駛人未盡到應有的注意義務,則可能需承擔行政罰則、刑事責任及民事賠償。但若事故屬於不可抗力範圍,則後車駕駛人可能無需負責。因此,駕...

  • 無照騎車違規遭追撞,還可以提告嗎?

    瀏覽次數:1305

     

    問題摘要: 在法律適用上,無照駕駛與過失責任是兩個不同的層面,行政處罰針對駕駛資格的違規,而民事賠償則依據是否違反交通規則並造成事故,因此,無照駕駛者是否要負擔車禍賠償,仍須回歸實際的交通違規情況來判斷。無照駕駛雖然是一項違規行為,但在車禍責任的判定上,是否構成過失還需要進一步分析,因為並非所有的違規都能直接與事...

  • 在直線路況發生會車事故,應如何判斷肇事責任?

    瀏覽次數:1297

     

    問題摘要: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00條對汽車交會時的行為規範細緻而全面,涵蓋各種可能的交會情境。這些規定不僅是保障行車安全的基礎,也是維持道路秩序的重要手段。駕駛人在日常行駛中應時刻遵守這些規定,主動禮讓與配合,特別是在特殊路段或條件不佳的情況下,更應謹慎操作,避免因一時疏忽而引發事故。在會車中判斷肇事責任需要綜...

  • 直線路況發生追撞事故,應如何判斷肇事責任?

    瀏覽次數:1293

     

    問題摘要: 追撞事故的發生往往是駕駛者疏於注意安全距離或行車速度過快所致。駕駛者應在日常行駛中提高警惕,保持適當的安全距離,並避免分心駕駛。此外,駕駛者在行駛過程中應嚴格遵守交通規則,避免隨意變換車道或超速行駛等可能引發追撞的行為。同時,對於前車的違規行為,應保持冷靜並及時採取應對措施,避免因衝動而加劇事故風險。...

  • 多車道發生事故,應如何判斷肇事責任?

    瀏覽次數:1286

     

    問題摘要: 多車道優先規則的核心在於簡化無號誌路口的路權判斷標準,使駕駛人能夠迅速了解並適應當前路況,進而作出正確的行駛決策。駕駛人在實際行駛中應保持高度警覺,主動觀察並遵守相關規範,確保行車安全與交通流暢性。   律師回答: 關於這個問題,在交岔路口行駛時,汽車駕駛需遵守一系列的規定...

  • 信賴原則之行為在交通事故上如何使用?

    瀏覽次數:1282

     

    問題摘要: 「信賴原則」,這是一個在交通事故的刑事責任合理分配風險的理論。當行為人在實施某種危險行為時,如果可以合理地認為被害人或第三人也將會採取適當的行動,那麼即使行為人的行為促成結果的發生,也不需要對此負責,這就是「信賴原則」。在交通事件中,「信賴原則」存在一些限制:行為人自身已經違反交通法規。被害人是一般常...

  • inquiry
  • line
  • FAGO
  • faq
  • search
 Top